选择相对强度优势股
相对强度的概念最初由(Robter Rhea)雷亚提出,刊登于1932年巴伦氏杂志的一篇文章中美股优势。相对强度是一只股票与一群股票或大盘指数之间的比率关系,这种关系也存在于一群股票与另一群范围更广的股票或大盘指数之间。
相对强度的观念或许有些难以理解,因为我们身处之一个消费者为主的生活当中美股优势。比如,我们常常在极力优惠期间采购物品。在换季的时候购买品牌衣服,这的确是个省钱的好方法,因此,我们在购买股票的时候,不自觉会陷入这个思维定式中,希望在低价买进,高价卖出。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喜欢吃李子和西梅美股优势。如果你发现李子和西梅都是2.5元一斤,你可能会各买一些。
一个礼拜后,你发现李子为2元一斤,西梅涨价为3元一斤,你可能更乐意买李子而等西梅降价,如果你以这种心态买股票,最终你会发现你吃亏了美股优势。
你绝对不可仅因为某只股票的价格较低而买进它,股价偏低往往都是很好的买进理由美股优势。也许你想股价低才有更强的上涨动力,股价低,买的人多,会比别的股票上涨速度快。事实上,能客观地为你提供股价上涨快慢的指标是相对强度。在所有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你如果希望买进一只股票,你应该根据相对强度指标买进一只最强劲的股票。因此,相对强度指标是为我们的股票池瘦身的一个新指标。
在介绍如何使用相对指标时,有一个关键点需要重点强调,由于相对强度是衡量一只股票与整个市场或部分市场表现的相对水平美股优势。因此,即使这只股票上涨,也会有相对较差的表现。比如,股票A上涨10%,而大盘上涨15%,那么股A的表现弱于大盘,尽管它在上涨,但这只股票不仅没有引领市场上涨,甚至没能融入到个股滚滚向前的洪流中。因此,当整个市场下跌时,股A大幅跳水的可能就相当高。相反,如果整个市场下跌15%,而A只下跌了10%,那么股A就是相对强度较强时,尽管它在下跌。一旦市场行情好转,它有可能是市场行情的涨领者。
在图3-12中,我们看到的是新华都(002264)与对应中小板的叠加图美股优势。稍加浏览,我们就可以发现新华都的K线走势大多数时间都位于中小板之上,因此,新华都的相对强度高于同期的中小板指。在其突破买进的投资者可继续持股,但是当其向下跌破止损点时,扔必须出场。
图3-12为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在横盘期间,其相对强度强于大盘的个股更易于向上突破美股优势。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一只进入股升浪的个股其相对强度表现情况。看图3-13
图3-13是方兴科技与中小板指的叠加图美股优势。观察该图,我们可以发现在A点之前,方兴科技与中小板指基本是哪个同步,在A点与B点之间,相对强度开始强于对应的中小板指,但是优势微弱,当运行至B点,方兴科技就狂奔而去,到后来就是火箭般向上发射,起相对强度明显强于对应的中小板指。因此,当方兴科技在突破9元的阻力位,并且也满足了满足了较少阻力位,放大量突破等两个重要条件后,股价一直涨到38元以上,我们并无太多惊讶。
可见,当一只股票走出底部向上突破时,最好伴随着相对强度的持续走强,简单的说,就是在叠加图上,该股的走势应该持续强于对应的中小板指或大盘指数美股优势。相反,如果股价向上突破,但相对强度反而走低,这说明该股的突破十分被动,多是大势带动形成,该股并没有十分强烈的上攻欲望。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相对强度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指标,但我认为它的重要性从属于均线系统,特别是当股价在120日均线以下,相对强度很强劲,我也不会考虑买进美股优势。
评论